敦煌的歷史與文化(一學年)
      敦煌位於甘肅河西走廊的西端,其名始見於《史記》,是張騫出使西域歸來後,向漢武帝介紹大月氏時提及的地方。漢武帝元狩二年(公元前121),霍去病率領軍隊出擊在河西走廊的匈奴,其王降漢。自此河西走廊歸入中國的版圖,敦煌因而成為中原通往西域的門戶,亦是西方宗教及文化傳入中國的必經之地。敦煌可說是漢人最先接觸佛教的地方。東漢以後,佛教流行於敦煌,十六國時期,莫高窟在此開始興建,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石窟藝術。 清光緒二十六年(1900),莫高窟藏經洞的發現,是二十世紀古文獻四大發現之一,亦是大量珍貴的敦煌文獻和藝術品流散國外的開始。此後,各國學者紛紛研究這批珍品,發展出一門新的國際性顯學:敦煌學。 本課程依據敦煌文獻和石窟壁畫,配合中國歷代史書的記載,嘗試從多方面了解敦煌這一個文化的寶庫。課程大綱如下: 1. 敦煌的歷史 2. 敦煌莫高窟的開鑿 3. 莫高窟藏經洞的發現及其文物的流散 4. 莫高窟的形制、壁畫及雕塑藝術 5. 敦煌的佛教團體及僧尼生活 6. 敦煌的社邑組織 7. 敦煌變文及其對中國文學的影響

導     師 麥超美

導師簡介
      麥超美女士,武漢大學歷史學博士,研究方向為唐史、敦煌學。


課程編號

開課日期2012年09月22日

堂     數約30堂